【斗门古仔·第六期】井岸新青村的前世今生
| 招商动态 |2016-08-15
前言
本期《斗门古仔》采用了斗门著名民间文化研究学者金童的原稿《新青村的前世今生》,文章通过多位新青老人的陈述,呈现了新青不为人知的前尘往事,不仅鲜活有趣,还让人们从老一辈的“古仔”中感怀过去,珍惜当下。
本栏目系由斗门著名文学鬼才魏楼新主笔,金童指导,亮歌监制,欢迎广大看客关注和分享,如有错漏之处,还请批评指正。
新青村,以前叫青鹤湾。解放前,有句话叫“青鹤湾,有去无得返”,就充分说明青鹤湾不仅交通不便,而且生活条件十分恶劣。
论起村里的历史人文等事,七十岁的郭琼协老人说:“我父亲说,我们都是从中山坦州迁来的,最早在这里生活的是梁氏,他老人家喜欢听,也记得牢,只可惜他走了!”村干部赵金明说:“梁伯今年80多岁了,他就是在村里出生的。”
村子于1978年到1981年,增加不少上横等地农民,1996年至2000年不少信宜等地的外来人采用买地建房的方式进住本村,这批外来人口约占现时人口的四分之一。
经济困难时期,有人偷渡出去澳门,文化水平低,人脉关系浅薄,后来能回乡光宗耀祖的甚少,鲜有回乡起穿针引线、招商引资的事。
尖峰山远眺,万顷良田,河冲水网;高楼林立,道路畅通。山脚下依然保留的“海面”,被称为鬼仔角,此地为鸡啼门水道及坭湾门水道交汇的地方,一向是斗门的水上交通要道。郭琼协说:“解放前,村子近海处建有一座碉堡,有国民党军驻守,曾发生驻军和共产党的游击队打过一仗。”
当年,鬼仔角惊涛骇浪,沉船、死人的事时有发生。因此,当地有一间“洪聖廟”。坐落在新青村府旁边,“正冲”的围基上,座西北向东南方,因受地基影响,墙体向西北方倾斜。洪聖廟有深厚的民间情感寄寓,是当地水上人家祈求风调雨顺、出入平安的民间庙宇。洪圣原名叫洪熙,唐朝的广利刺史,据说他廉政爱民,精通天文地理,还设立过天文气象观测站之类的场所,给出海渔民和商人提供了很大帮助。
“解放前,村子前的广阔海滩,已经被乾务地主垦成围田。稻子熟了,乾务的地主就会派遣护沙队员下乡收粮。个别地主会帮租户、雇农保管粮食、贵重财物。只留十天左右的食粮,不然夜间有人来抢。”村民吴千根说起了当年的往事,感慨万千。
解放后,这一带的稻田仍受台风、大潮及咸水威胁,白藤头水闸建成后,解除咸害,水稻便由单造的“大行”到“增插”,后翻耕,插两造水稻。当年的拖拉机出了大力,土壤肥沃,双造后产量猛增。村民吴千根说:“每亩公粮、余粮‘光荣粮”合计500至600斤左右。绑住肚皮来支持国家,几千亩土地,一年上调国家的粮食有多少啊!”
“东边日出西边雨,道是无情却有晴”,疍家人的“金童玉女”对着心仪的人,借景喻情,触类旁通,引经据典,出口成句,表达情愫,形成了风格独特、风情万种的咸水歌(又名沙田民歌)。今天,原来纯粹是谈情说爱的咸水歌日渐式微,更多的是歌颂和谐社会或美好生活。
新青村有一种民间美食叫“半边桶”糕。用“半边桶”的草本植物做主料,工艺跟鸡屎藤饼差不多,去湿、消炎、排毒、止痛,效果显著,深受村民喜欢。
村干部对将来也有设想:希望加大对“正冲”排污水质的处理,再现水清鱼虾旺的景象,还有弘扬当地传统文化,比方咸水歌、祭拜“祭海神”抡“花炮”等。
我们深信,凭着新青科技工业园的基础优势,伴随环保建设的不断完善,未来的新青必将继续辉煌腾飞!
撰写:金童 |整理:亮歌